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中心主任梁延德教授荣获“全国第六届高校奖”,成为我校第4位国家级奖获得者。

“高等学校奖”是教育部200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教授要上讲台”指示精神而设立的,奖励那些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锐意创新,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教师。
梁延德,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教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机械创新中心主任,兼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学科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性职务。
他主持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负责金工和工程训练两门校级课程;曾荣获辽宁省科教文卫职业道德标兵、辽宁省第五届、辽宁省五一奖章、大连市五一奖章等荣誉。
梁延德教授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种与高尚和阳光紧密相连的职业。他勇于开拓创新、甘于舍己奉献,严以律己,爱心育人,兢兢业业29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主讲过“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机械制造专业9门本科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课程类型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教学环节。2008年,梁延德教授主持的《工程训练》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梁延德教授主持的教学成果《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建设一流的工程训练中心》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我中心负责人和我国工程教育专家,梁延德教授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积极探索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针对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实践偏弱、能力偏低等问题,研究改革已沿袭多年的金工实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全国较早提出“工程训练贯通四年,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多层次综合交叉、具有螺旋型结构特征”、“建设校内的模拟工厂”等新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并按照“教改先行”、“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大工程、大机械”、“开放性、创新性”等指导性原则,和中心同事们一起努力奋斗建立起了新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新体系使工程实践教学由过去的面向机械类专业转变为面向各专业学生,由学习工艺操作为主转变为学习制造工艺和管理运行知识;新体系包含六大模块120项400多学时的实习实验项目,实现了教学内容更新率80%,新增教学实训内容72%,开放性和研究创新性内容达到30%,实现了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理论课程和工程训练实践在组织和运行上的教学合一,在多项主要评价指标上处于国内领先。
梁延德教授带领我中心创建了与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结合的大学生课外机械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普及与拔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学习,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逐步形成了一个可以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大学生课外机械培训系统。
在他的带领下,我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创新中心的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种大学生比赛活动中已获奖90余项。我中心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首批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中排名第一,为学校增了光。
梁延德教授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深切地认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注重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近年来,他主持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支持了企业攻关课题10余项,还组织研制了9种28台套实验教学设备;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主编出版教材3部,教学研究文集2部。
在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工作岗位上,梁延德教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观念更新、体制调整、基本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人作用,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中心的建设成效突出,特色显著,得到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凭借着对教育事业忠诚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梁延德教授多年来做了大量的教育界社会工作,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