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中心概况资源环境通知通告教学与管理创新实践交流与推广科普与培训下载专区
 
  通知通告  
 教学通知 
 中心通知 
 竞赛通知 
  最新通知  
 
  竞赛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通告 > 竞赛通知 > 正文
 
创新竞赛心得体会--陈鑫
2008-07-08 08:06 lizhe 
编辑:lizhe转自:训练中心 2008年7月8日8:6

成长的足迹

——在工程训练中心的日子里

比赛,结束了。所有的人都长长的吁一口气,我们期待的不是奖项,不是解散,每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期待的是回到那个我们共同的家——工程训练中心。

没错,家一样的感觉。几个星期以来,在工程训练中心奋斗过的每个人都已经把这里当作他们的家了,亲切,而且自然。这个有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算是我在大连理工大学成长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足迹吧。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到机械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并参加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而这一切都是我不曾想到过的。我没有想到学校会给我们这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自己制作。在这里,我们真正的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工程师的喜悦与乐趣——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辅助我们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独立自主的制度是我从未见过的,是让我由衷的感谢的。难怪来到这里的所有的人都会说,我们参加比赛不是为了的奖,不是为了乘系数,而是为了真正的完成比赛,来回报学校及老师对我们的如此信任与支持。

没错,而这种信任,让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拼命。

我的项目小组是仿生水上机器人。由于我们的设计与制造相对方便,所以进度比较快,工艺相对熟练,所以在前期没有在工程训练中心通宵工作过。不过,同我们一起的很多小组,都已经在这里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日日夜夜了。相比之下,我们真的有很多可以精进的地方。但是,我们并没有像其他的同学们那样全身心的投入。这是我们做的不够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作的事业要全身心的投入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当然,我们也努力的。不过,我们体会到的乐趣可能远不如他们多。而在比赛的最后,我们也尝试了一次通宵工作。而在那一夜,所有的同学们都没有抱怨疲劳。而是每一个人都在十分努力的工作。在宁静的校园里,我想那个时候只有我们的车间会有通宵的学生在工作吧。而这样的努力程度,让我们对于自己的每一项进步都有十分深刻的记忆。

我主要负责的是机器人的动力轴制作。起初,我的车床使用的不是十分的灵活,对于车小件有很大的误差。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的学会使用了车床。学会了使用顶针,对刀等基本操作。早先车一个坏一个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曾经在金工实习时的训练得到了又一次的巩固与提高。

由于我们的作品的很多部件是用激光雕刻机雕刻塑料板制成的。在队友的帮助下,我也学会使用的激光雕刻机。当然,这对于我们的制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工程训练中心,每一天都会有激动人心的进步。每一天都会让自己的作品有所提高。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们真正用汗水滴注的。这让我们格外的珍惜每一天的工作。而其,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一个好的作品,要有好的展示才可以得到认可。在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我和罗婧同学对于SolidWorks软件进行了学习,并将所做的作品数字建模成为SolidWorks文件,并通过计算模拟仿真出机器人的动作。这样的展示放到我们的演示文档中去,确实让我们的作品增色不少。而多亏了学长的帮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软件,而这也将对我们将来的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更加先进的软件进行设计,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想当然了。新的技术的应用,是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专业化的。

同时,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同学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把别人当作竞争对手,尽管我们的作品最后是要相互比赛的。相反的,我们相互之间提供意见,并提出改进方案。相互的提高。这样的合作之间的竞争,毫无保留的让每一件作品卓越的做法,我想在省内的比赛中是不会有这样的学校的吧。在同学们帮助下,我们的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让我们最后的比赛更加有了底气。因为每一件作品凝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组的力量,而是整个大连理工大学设计精英的智慧!而正因为这样的相互帮助,让我们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在工程训练中心,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每一届机械设计大赛的时期,都会有上一届或者更上一届的机械设计大赛的参赛者给我们指导。他们和我们一起生活,有的,甚至一起和我们通宵达旦的工作。这些学长们,没有任何人的命令,或者任何任务,仅仅是自发的过来辅导我们,帮助我们解决我们不懂的难题。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而他们自己也表示,对于在工程训练中心奋斗的日子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所以,最为过来人,回来指导,也是一种快乐,让他们回到了从前奋斗的记忆中去了。这样的话语看似平常,但是确实给我们每一个人感动。而如今,比赛结束了,我们的下一届同学,也会来到这样的地方奋斗,继续完成各自的梦想。而我,也会像曾经帮助我们的学长一样,继续的将功成训练中心的传统传承下去,继续的去帮助我们的同学们,继续的让梦想得到传递!

在工程训练中心的日子里,我着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汗水还是欢笑,都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而在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度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时候,一定会觉得这样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是获益良多的。

能源与动力学院 陈鑫200572049


关闭窗口
大连理工大学 | 教务处 | 机械工程学院 | 图书馆 |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 创新学院 | 工训竞赛

Copyright © 2015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Email:xlzx@dlut.edu.cn ;学生服务电话:0411-84708693;对外交流电话:0411-84708699